瘟疫流行中,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怎么施救,个人如何防护?如何在急救复苏期间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近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与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制定了共识。
旁观者在上前提供急救时应至少佩戴口罩
共识指出,旁观者在上前提供急救时应至少佩戴口罩。
对一个呼喊无反应的人,在评估呼吸时,共识不建议把脸贴近患者口鼻旁边,而是对于成人,手放在患者胸前评估呼吸,儿童可考虑将手放置在腹部。
除颤不产生气溶胶,在可获取前提下,旁观者可用AED评估和治疗患者。
对于心脏骤停成人,有意愿且有能力的情况下,旁观者至少应进行胸外按压。
儿童和新生儿呼吸骤停发生率较高,有意愿且有能力的情况下,旁观者应该进行胸外按压并考虑人工呼吸。
实施成人心肺复苏前,可将一块布或毛巾盖在患者口鼻上,以进一步减少感染风险,但当患者为儿童时建议更换为外科口罩。
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救助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如尽快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消毒凝胶消毒双手,并联系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查询被救者 COVID-19 筛查情况。
胸部按压和心肺复苏有可能产生气溶胶
在对 COVID-19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最低限度的防空气传播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
手套;长袖长袍;FFP3 或 N99口罩 / 呼吸器,如果无 FFP3 或 N99 则使用 FFP2 或 N95;眼睛和面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带头罩的电动空气净化呼吸器也可选择。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指出:
胸部按压和心肺复苏有可能产生气溶胶;
在当前 COVID-19大流行期间,非专业施救者考虑虑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和公共除颤;
接受过培训有意愿且有能力这样做的非专业施救者,除胸部按压外,可为儿童提供呼吸支持;
对于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医护人员在复苏过程中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若获益高于风险,在穿戴防空气传播个人防护装置之前考虑除颤可能是合理的。
院内心脏骤停
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覆盖患者口鼻 )应由第一个至少穿戴防飞沫个人防护装置的医务人员迅速实施。
在室外和转运的过程中,只施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是合理的。
给患者戴上氧气面罩,通过倾斜头部/提下巴打开气道。不要试图用任何其它方法清理气道。以10 L/min 的流量给氧,在患者到达合适地点和医务人员穿戴防空气传播个人防护装置前,不要提供正压通气。
直到球囊面罩装置到达前不要取下氧气面罩。同时建议使用额外的保护措施防飞沫或气溶胶,可以用外科口罩、毛巾、布或透明塑料片覆盖氧气面罩。
人工通气,建议用无重复呼吸面罩。确保自充气球囊与气道(面罩、声门上气道、气管导管)之间有病毒过滤器来过滤呼出的气体。
医务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后,每个人都应小心地脱下 PPE 并进行手部卫生处理。建议在脱下 PPE 时相互观察,以监测可能违反感染控制程序的情况。
对于插管患者,为避免产生气溶胶,通常在开始心肺复苏时勿断开呼吸机回路,以保持回路闭合,减少气溶胶产生;速查呼吸机和回路,以确保非心脏骤停原因;调整呼吸机设置,允许进行非同步通气。
COVID-19 患者通常采用俯卧位,因为这可以改善氧合。
对于未插管俯卧位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医务人员穿着正确个人防护装置的同时,立即使患者仰卧,开始胸外按压。
插管俯卧位心脏骤停患者,可以通过按压患者的背部来进行胸外按压。团队在为患者转为仰卧位准备的同时,可以提供一些重要器官的灌注。
按通常的深度和速度按压两肩胛骨之间,每秒 2 次,按压深度 5~6 cm。
出现以下情况时使患者转为仰卧位:无效的按压,查看有创动脉监测,目标使舒张压大于 25 mmHg;治疗干预措施要求患者仰卧,例如气道问题;数分钟内无法迅速恢复自主循环。
自粘式除颤垫的放置包括前后位和双腋下位。需要手动除颤板除颤时,心底部电极放置于患者背部,心尖部电极放置于患者侧面。
来源: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417-42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