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热线电话
返回顶部

心脏骤停基层操作指南:心脏骤停救治的八大要点

分享到:
点击次数:688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18日20:43:53 打印此页 关闭


心脏骤停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心脏骤停的识别和救治技能应普及到所有基层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甚至逐渐推广到全社会。


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指南强调了心脏骤停救治八大要点。

 

1 心肺复苏(CPR)适用于院外未被目击或院内外不能立即获得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心脏骤停

 

CPR的正确方法:将患者放平至较硬平面上,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右侧,可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唤,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应先行呼救,请周围人拨打急救电话。若周围无人,则自己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即进行CPR。上述一系列动作越快越好,争取1~2min完成。

 

CPR包括胸部按压和救生呼吸两部分。


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的位置为两侧肋弓在中央交界点(也称剑突)上两横指处,如果是男性患者可简单选择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处。


确定位置后,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手指锁住,以掌跟按压。按压时注意肘关节固定,双臂伸直与患者胸壁成90°角,垂直方向下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min,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若患者在床上,施救者可踩脚垫便于按压;若患者在地上,施救者应跪倒在患者身体右侧,左膝平其肩部,双膝分开与肩同宽,以此姿势实施CPR

CPR示意图见图1


图片

图1  CPR示意图

 

救生呼吸方法


建议以30∶2的比例进行心外按压与救生呼吸,即迅速进行30次按压后紧接着2次救生呼吸。


救生呼吸时需先开放气道,多采用仰头抬颌法,即左手手掌放在患者前额部向下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颌正中向右侧旁开2cm的下颌骨处,提起下颌,使患者头后仰30 °,下颌角与地面垂直,保持气道开通的情况下,实施口对口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救生呼吸。


使用面罩时,以EC手法按紧面罩,连续挤压球体气囊2次送气,每次1 s,送气量占气囊容积1/3左右,间隔1~2 s放气,然后再次送气,观察患者有无胸部起伏,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每进行5个循环周期(5302,约持续2min)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建议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以免疲劳导致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够。


无条件采取救生呼吸


若无法行口对口救生呼吸或没有简易呼吸器也可仅做胸部按压。研究发现,与不按压相比,单纯按压仍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且简便易行。

 

2 当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内且有除颤器或发生在院外有目击者且AED可立即获得时,应以最快速度除颤 


 

若不能立即获取除颤器,或心脏骤停发生时无目击者,仍主张先CPR。

 

3 重复除颤及用药

  

重复除颤


首次电复律不成功时,应持续2 min CPR(约5个循环周期),然后重新评估心律,若仍为可除颤心律则再次电复律。


上述过程进行同时应建立较大的外周静脉通道(如肘正中静脉),若第2次电复律仍未成功,应继续徒手CPR 5个周期,同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若使用外周静脉推注药物,应再推注生理盐水20ml,使药物迅速达到中心循环,下同),然后重复电复律及上述CPR循环。

 

除颤后需衔接CPR


电复律后均应立即衔接CPR,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及心律情况,而不可仅观察监测器上的心律,停止复苏。


因为此时即使复律成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已终止,在自主心律恢复的早期,心脏仍不能完全有效射血,需要心外按压帮助维持循环,待数秒钟后确认心跳恢复才可停止心外按压。

 

药物使用


若第2次除颤不成功,CPR同时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推注后再次除颤。以后可间隔35 min多次重复使用,每次1 mg。当推注12次并除颤后仍无效时,可静脉迅速推注胺碘酮300 mg(或5 mg/kg),以提高再次电复律的成功率。胺碘酮可重复使用1次,第2150 mg(或2.5 mg/kg)静脉推注,若电复律仍无效,则不再使用。


在2018年CPR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中提出,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相比用于除颤后顽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对于出院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故可以使用。

 

不可除颤心律


若监测显示为不可除颤心律(如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建议持续CPR,并尽早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4 心脏骤停抢救时首选给药途径多为较大外周静脉

 

心脏骤停抢救时首选给药途径多为较大外周静脉,如肘正中静脉,便于操作,避免干扰CPR。若使用外周静脉推注药物后,应再推注生理盐水20 ml,使药物迅速达到中心循环。

 

当除颤及外周静脉用药后,自主循环仍未恢复,可建立中心静脉途径(除非有禁忌证),可选择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

 

5 在CPR患者中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在CPR患者中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钠。建议有条件者在血气或碳酸氢盐浓度监测下使用,初始剂量1 mEq/kg,或在除颤、CPR、通气支持及肾上腺素注射1次以上后使用。

 

6 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在CPR过程中,若无法保证气道通畅且无可靠的自主呼吸,应尽快气管插管。当完成插管建立高级气道后可不再间断心外按压,通气速率简化为每61次(每分钟10次呼吸),行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量6~7ml/kg)。


若有呼吸器,可与气管插管连接。

 

7 避免干扰CPR,最大限度缩短胸部按压中断时间

 

进行所有操作时,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均尽量避免干扰CPR,最大限度缩短胸部按压中断时间,至少使心外按压时间占到整个抢救时间的60%以上,争取达到80%以上,才可保证CPR的效果。

 

8 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当地条件,启动高级CPR的其他措施,以进一步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情况,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措施。


成人心脏骤停救治流程见图2、图3。

 

图片

图2 成人心脏骤停救治流程

图片

  图3  成人心脏骤停救治流程

来源中华医学会.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 11 ): 1034-1041.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11.006

来源:急重症世界



上一条:【健康养生】气虚百病生!四个方子、五种食物,中医教您这样补气 下一条:晓陆康医救中心转运心肺复苏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