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步态、慌张步态...常见 7 种异常步态一文梳理
步态是指行走、站立的运动形式与姿态。机体很多部位参与维持正常步态,故步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在第八版《神经病学》中,给出了步态异常的几种常见分类,但是难以记住。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痉挛性偏瘫步态为所致,表现为患侧上肢通常屈曲、内收、旋前,不能自然摆动,下肢伸直、外旋,迈步时将患侧盆骨部提的较高,或腿外旋画一半圈的环形运动,脚刮擦地面(图 A)。
痉挛性截瘫步态又称「剪刀样步态」,为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步态。表现为患者站立时双下肢伸直位,大腿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下垂伴有内旋。行走时两大腿强烈内收,膝关节几乎紧贴,足前半和趾底部着地,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图 B)。图 B:痉挛性截瘫步态
常见于脑瘫的患者。慢性脊髓病变也表现典型的剪刀样步态,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脊髓外伤或血管病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 痉挛性步态,分偏瘫和截瘫两种(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 痉挛性步态,都是皮质脊髓束受损所导致的,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导致痉挛性偏瘫步态,双侧脊髓束受损,导致痉挛性截瘫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大腿靠近,膝关节几乎紧贴,小腿略分开,用足尖走路,小腿似剪刀状交叉前进,这种步态常见于脑瘫的患者,关键词是「剪刀样步态」,也就是:「并膝垂足分小腿,剪刀步态见脑瘫」。• 痉挛性偏瘫步态的表现,教材给出了示范图片,但这些静态图片,似乎都不太好直观理解,分析其文字描述,其要点如下:上肢常呈屈曲状态,下肢膝关节常不能自然屈曲,迈步的时侯患侧盆骨提得较高,小腿外旋、走路划圈,脚刮擦地面,其实看看小区里或者神内病区里卒中后遗症的病人怎样走路,就有印象了:「提盆、划圈、脚刮地」,更重要的是,它又叫「划圈步态」,常见于脑血管病或脑外伤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也就是「中风外伤恢复期」,这个外伤指的脑外伤,放在这里引一下,就记住了,不必抠字眼。慌张步态表现为身体前屈,头向前探,肘、腕、膝关节屈曲,双臂略微内收于躯干前;行走时起步困难,第一步不能迅速迈出,开始行走后,步履缓慢,后逐渐速度加快,小碎步前进,双上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困难,极易跌倒;转身时以一脚为轴,挪蹭转身(图 C)。图 C:慌张步态
摇摆步态又称「鸭步」, 指行走时躯干部,特别是臀部左右交替摆动的一种步态。是由于躯干及臀部肌群肌力减退,行走时不能固定躯干及臀部,从而造成摆臀现象(图 D)。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也可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脊肌萎缩症等疾病。
图 D:摇摆步态
跨阈步态又称「鸡步」, 是由于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导致足尖下垂,足部不能背屈,行走时,为避免上述因素造成的足尖拖地现象,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脚悬起,落脚时总是足尖先触及地面,如跨门槛样(图 E)。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图 E:跨阈步态
• 慌张步态:常见于帕金森病人,其表现是上半身前倾,起步困难,第一步不能迅速迈出,走开后,由慢渐快,小碎步前进,停步困难,极易跌倒,我想,只要记住「慌张碎步帕金森」,立马就对上号了,要是再加上「起步困难渐加速」,这画面感,够够的了吧。• 鸭步:行走时躯干部、特别是臀部左右交替摆动,造成摆臀现象,又叫摇摆步态,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脊肌萎缩,这个步态好像不太常见到,死记硬背吧,提到能想起来,方为英雄:「鸭步摇摆看臀摆,脊肌营养肌萎缩」。• 鸡步:迈步时高抬腿,脚悬起,落脚时足尖先着地,就像跨门槛一样,所以又叫「跨阈步态」,病因是腓总神经损害、胫前肌群病变,患者为了避免因为足下垂而导致走路时足尖拖地,所不得不形成的代偿步态,常见于腓总神经损害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鸡步跨阈高抬腿,跨门腓总小儿麻」。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是由于关节位置觉或肌肉运动觉受损引起,传入神经通路任何水平受累均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如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病变、脊髓后索受损、内侧丘系受损等病变。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稳,晃动,行走时姿势屈曲,仔细查看地面和双腿,寻找落脚点及外周支撑(图 F)。图 F: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腿部运动过大,双脚触地粗重。失去视觉提示(如闭眼或黑暗)时,共济失调显著加重,闭目难立征阳性,夜间行走不能。多见于脊髓痨、脊髓小脑变性疾病、慢性乙醇中毒、副肿瘤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硬化等。小脑步态是由于小脑受损所致。小脑步态表现为行走时两腿分开,步基宽大,站立时向一侧倾倒,步态不稳且向一侧偏斜(图 G)。倾倒方向与病灶相关,一般当一侧小脑半球受损时,患者行走向患侧倾倒,双足拖地,步幅、步频规律性差。小脑步态多见于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血管病和炎症等。
图 G: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肢体晃动不稳,仔细查看地面和双腿,寻找落脚点及外周支撑;腿部运动过大,双脚触地粗重;闭目难立征阳性,夜间行走不能。传入神经通路任何水平受累均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多见于脊髓痨、脊髓小脑变性疾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慢性乙醇中毒、副肿瘤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硬化等。• 小脑步态:行走时两腿分开,步基宽大;容易向患侧倾倒;步幅、步频规律性差。多见于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血管病和炎症等。本文审核:王明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第一作者核心 7 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SCI 3 篇,曾在墨尔本大学,萨萨里大学研修。 来源:丁香园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