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热线电话
返回顶部

呼吸衰竭的诊治

分享到:
点击次数:95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31日21:16:53 打印此页 关闭

一、概述

  1. 定义与诊断标准

    • 呼吸衰竭是原发性肺通气和 / 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导致低氧血症和 / 或 CO₂潴留及一系列生理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₂)<60mmHg 或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50mmHg。

  2. 分类

    • 按照动脉血气分类

      • Ⅰ 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吸衰竭,PaO₂<60mmHg,PaCO₂降低或正常,主要是肺换气功能障碍,常见于肺部感染等疾病。

      • Ⅱ 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PaCO₂>50mmHg,伴或不伴低氧血症,发病机制与通气不足及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 按照发病急缓分类

      • 急性呼吸衰竭:由急性因素导致肺通气和 / 或换气功能迅速障碍,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危及生命。

      • 慢性呼吸衰竭:由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逐渐受损,早期机体可代偿,在某些诱因下可急性加重。

  3. 病理生理机制

    • 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 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如在高空或氧疗装置故障时,可致肺泡气氧分压下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 肺泡低通气:正常成人静息时有效肺泡通气量约 4L/min,当肺泡低通气时,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下降,可通过吸氧纠正。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成人静息时通气血流比例约为 0.8,失调包括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导致功能性分流)和部分肺泡血流不足(导致无效腔样通气),对氧合影响更大,一般二氧化碳不至于潴留。

      • 真性分流:也称解剖分流,是通气 / 血流失调的极端情况,提高吸氧浓度无法纠正真性分流所致低氧。

      • 弥散障碍: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交换障碍,常见于间质性肺疾病,CO₂弥散速度比 O₂快,弥散障碍常只引起低氧。

    • 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 二氧化碳产生增加:高热等情况可使二氧化碳产生增加,但人体代偿机制使通气量增加,单纯因二氧化碳产生增加致呼吸衰竭少见。

      • 肺泡通气量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减少:是主要因素,与每分通气量下降和 / 或无效腔量增加有关,包括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二、急性呼吸衰竭

  1. 病因

    •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染与阻塞性病变、哮喘与肺水肿、血管及胸廓相关疾病等,可致肺通气或 / 和换气障碍。

    • 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抑制呼吸中枢,神经肌肉传导系统受损可致肺通气不足。

  2.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改变,可出现三凹征,中枢性疾病可致呼吸节律改变。

    • 发绀:缺氧典型表现,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等有关,分为外周性发绀和中央性发绀。

    • 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等,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等。

    • 循环系统表现:多数病人心动过速,严重时可致心肌损害等。

    •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可影响肝肾功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消化道出血。

  3. 诊断

    • 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类型和严重程度,结合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 鉴别思路

      • 基于血气分析的初步分类:先判断是 Ⅰ 型还是 Ⅱ 型呼吸衰竭,Ⅰ 型主要原因是通气血流失调,根据胸部影像学等进一步鉴别病因;Ⅱ 型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出减少。

      • 动脉血气分析:对判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失衡及指导治疗重要,pH 可反映机体代偿状况。

      • 肺功能检测:可判断通气功能障碍性质及是否合并换气功能障碍等。

      • 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多种检查手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气道疾病。

  4. 治疗

    • 呼吸支持:呼吸衰竭可影响全身脏器,需尽快呼吸支持,避免进入失代偿期,以改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状态,纠正内环境紊乱,维持循环稳定。

  • 并发症的处理:需加强对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包括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三、慢性呼吸衰竭

  1. 病因

    • 支气管和肺疾病:如慢阻肺病、肺结核等。

    • 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等。

  2.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慢阻肺病病情较轻时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发展为浅快呼吸,并发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出现呼吸节律改变。

    • 神经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现象,严重时可致肺性脑病。

    • 循环系统表现:二氧化碳潴留可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等,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可出现搏动性头痛。

  3. 诊断与治疗

    • 诊断:血气分析诊断标准参见急性呼吸衰竭,Ⅱ 型呼吸衰竭病人吸氧治疗后可能出现 PaO₂>60mmHg,但 PaCO₂仍高于正常水平。

    • 治疗

      • 氧疗:需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因慢性高碳酸血症病人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差,呼吸靠低氧刺激维持,高浓度氧可抑制呼吸,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 正压机械通气:根据病情选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如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改善预后。

      • 抗感染:感染是常见诱因,需合理选择抗生素。

      •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常伴有呼吸性酸中毒,机体有代偿,纠正时应注意速度,使 pH 和 PaCO₂恢复正常。

  4. 长期管理

    • 管理方式:一般无法治愈,出院后常需家庭长期氧疗和 / 或家庭机械通气,需配备相关设备及耗材。

    • 设备使用与维护:具有专业性,需专业人员负责,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病情变化快,易出现问题且居家识别和解决困难。

    • 专业人员支持:需专业人员定期上门进行人工气道维护等多项服务,国内尚未建立医院 - 家庭闭环管理体系,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管理模式。

文章来源:医学生文献学习,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不论是地面救护、高铁转运

还是航空医疗转运

我们拥有专业的ECMO团队

也拥有转运MDT团队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是我们的宗旨和信念

重庆晓陆康医疗救援服务中心

  (简称晓陆康医救中心)

为重症患者提供专业的转运就医


 晓陆康医疗救援服务中心不仅承担转运患者责任,更积极承担赛事医疗保障、急救科普培训。


上一条:【生死时速】晓陆康医救中心66岁重症患者跨院转运实录:与时间赛跑,为生命续航 下一条:生命护航,分秒必争——晓陆康医救中心紧急转运一例呼吸衰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