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心肺疾病流行现状
根据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60岁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与此同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2020年死亡人数已增长至458万",人口老龄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慢阻肺是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260岁人群患病率>27%"。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二、老年心肺功能定义:
老年心肺功能健康是指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持续体力消耗的能力,无心肺功能障碍导致的活动受限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其评价标准包括:6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 MWT)距离达到经公式计算的预测标准"且经心肺运动试验(eardiopulmonary exercise lesting,CPET)测定的峰值摄氧量(peakVO2)>20ml-min'-kg'及无氧阀(anaerobic threshold.AT)>14ml·min·kg。
三、老年心肺功能减退的定义
老年心肺功能减退是指随年龄增长和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整体功能和储备能力逐渐下降,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求,出现身体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诊断标准为:在排除检查禁忌证或因肌张力差、衰弱等无法完成检查的情况下,6MWT距离低于经公式计算的预测标准',或经CPET 测定的peakVO,≤20 ml+min'+kg'或AT≤14 ml-min'+kg''.
四、心肺功能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
心肺功能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低水平的心肺功能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多种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研究显示,心肺功能与全因死亡风险呈负相关,且心肺功能不佳导致的风险高于其他任何传统危险因素"。良好的心肺功能可显著降低成人全因死亡风险",心肺功能越强,全因死亡率越低"。有学者指出,心肺功能应作为所有年龄段人群独立于年龄和性别之外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和健康指标"。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将心肺功能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并纳人传统风险评分模型(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中,以实现在临床实践中对心肺功能进行常规评估。
五、全流程健康管理的定义
全流程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过程",包括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干预实施、动态追踪、效果评价等步骤,覆盖检前、检中和检后的全过程。
【重点介绍】 推荐对老年心肺功能减退人群进行适量的运动干预【1A】
【推荐意见说明】 运动干预对增强心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老年人群常伴随骨折风险,在老年心肺功能减退人群治疗中提倡适量运动、提高肌肉力量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运动治疗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提高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改善左心室重构及舒张功能""";可逆转慢阻肺患者运动肌肉形态和生化异常,增加肌肉生物能量"",显著提高老年心肺功能减退人群的运动耐力,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再住院风险,改善临床预后""。
老年人群进行运动干预需结合其体力、骨骼、肌肉状况、心血管功能及有无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状态、肺功能及有无呼吸窘迫等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需涵盖运动频率、强度、形式、时间和注意事项,可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呼吸肌训练等形式"",运动干预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参考《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
呼吸肌训练是适用于多数老年心肺功能减退人群治疗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歌唱训练、全身呼吸操和借助呼吸训练器进行的呼吸肌训练"",其中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锻炼方式对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具有显著效果""。多项研究证明,呼吸肌训练可提高吸气肌力量和耐力、改善6MWT距离,提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改善呼吸困难程度(""。需注意的是,在制定个性化呼吸肌训练计划前,需要心肺专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结合临床实际和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且要定期随访,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呼吸肌训练的有效性。
来源丨医学指南小助手
声明丨“重症转运”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不论是地面救护、高铁转运
还是航空医疗转运
我们拥有专业的ECMO团队
也拥有转运MDT团队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是我们的宗旨和信念
重庆晓陆康医疗救援服务中心
(简称晓陆康医救中心)
为重症患者提供专业的转运就医
晓陆康医疗救援服务中心不仅承担转运患者责任,更积极承担赛事医疗保障、急救科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