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耐力运动。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在我国日益普及,比赛场次及参赛人数迅速增长。据中国田径协会网站统计,2019年我国举办各类马拉松比赛357场次,参赛选手达423.91万人次,分别较2015年增加1.6倍和1.8倍。随着马拉松参赛人数的增加,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猝死屡有发生,如何预防马拉松比赛相关猝死的发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1
马拉松相关猝死的特征
1.1
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发病率
马拉松运动在世界各地均较为普及,各国马拉松比赛相关的心脏骤停发生率和最终病死率有所差异,但总体较低。马拉松相关心脏骤停和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见表1。
1.2
猝死与比赛距离关系
马拉松相关猝死的发生与比赛距离密切相关。
多个国家的马拉松比赛数据显示,参赛选手猝死往往发生在赛程最后四分之一或接近比赛终点时。Kim等将马拉松赛程分为四个赛段,在第四赛段(全程马拉松的20英里至结束,半程马拉松的10英里至结束)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最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最低;
全程马拉松比赛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半程马拉松(0.63/10万vs0.25/10万)。虽然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马拉松比赛期间,但也有部分猝死发生在比赛结束后,以结束后的24h内最为常见。
1.3
猝死与性别关系
男选手猝死的风险大于女选手。
1981-2006年,英国马拉松比赛中男选手猝死占100%。
2000-2010年,美国马拉松比赛男选手猝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女选手(0.62/10万vs0.14/10万)。
1999-2013年,日本马拉松比赛发生心脏骤停的选手中,男性占93.7%。
马拉松相关猝死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隐性肥厚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较高有关。
1.4
猝死与训练水平关系
高训练水平参赛选手的猝死风险低于训练水平不足者。
对于这些训练水平低和参赛经验不足的选手,高强度剧烈运动容易引起基础疾病的急性发作,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训练有素的男性马拉松参赛选手,其心脏骤停风险只有训练不足选手的1/3~1/7。有研究显示,定期锻炼可以将女性猝死的风险降低约80%。
1.5
猝死原因
与马拉松相关的猝死,大多数为心源性猝死。
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参赛选手往往患有基础心脏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心瓣膜病、遗传性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等。肥厚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由肥厚性心肌病引起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低。因此,肥厚性心肌病导致更多的马拉松相关死亡。
马拉松比赛期间,心肌的耗氧量急剧增加,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诱导心脏骤停的发生。除了心源性猝死,马拉松比赛可导致电解质紊乱、体温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病理生理改变,导致非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2
马拉松相关猝死预防
2.1
赛前筛查
建立马拉松比赛赛前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筛查制度,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对参赛选手进行心脏功能筛查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电图(ECG)筛查可识别具有特征表现的心脏疾病,发现参赛选手以往未被诊断的心血管疾病。但对于无症状中老年参赛选手,ECG筛查可能不能准确识别冠状动脉疾病。美国心脏学协会建议采用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赛前筛查,不推荐应用ECG进行筛查,他们认为ECG筛查具有较高的假阳性。最近的多项研究显示,病史评估敏感性低,导致较高的假阳性,认为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判读下,ECG筛查优于病史筛查。
2005年以来,欧洲普遍采用病史、体格检查和12导联ECG相结合的赛前筛选方案。意大利威尼托地区在引入全国性赛前ECG筛查计划后,包括马拉松比赛在内的所有运动相关猝死发生率显著下降,ECG筛查在意大利全国得到普及。赛前运动负荷试验也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是,据伦敦马拉松报告,一名既往心绞痛病史的参赛选手在赛前接受了运动负荷测试,结果显示阴性,但他最终在比赛中死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猝死。
2.2
赛前用药
许多专家共识认为,马拉松比赛导致的心脏骤停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因此比赛前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对预防猝死有效。2014年里约热内卢马拉松比赛,建议40岁以上的参赛选手赛前服用阿司匹林。由于阿司匹林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甚至消化道出血,赛前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一直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在马拉松比赛中,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缺血,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没有作用,建议通过赛前运动负荷试验发现高危人群。
2.3
早期心肺复苏
病史、体格检查、ECG、赛前运动负荷试验和赛前服用阿司匹林等均很难预防马拉松相关心脏骤停的发生。
因此,要强调马拉松比赛期间早期识别心脏骤停,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体外除颤的重要性。
2004年以来,日本在马拉松比赛中广泛装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逐年升高,马拉松相关的猝死显著下降。较多研究显示,在马拉松比赛期间,旁观者心肺复苏和AED普及是提高马拉松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原因。部分选手在心脏骤停前会有胸痛发作、喘息、心悸、晕厥等前驱症状,因此,场外医疗急救人员应当对参赛选手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心脏骤停前驱症状,劝导选手马上终止比赛。对于已经发生的心脏骤停,应立即启动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争分夺秒挽救参赛选手生命。
部分猝死发生在马拉松比赛结束后,最常见于比赛结束后的24h内,应加强参赛选手的健康知识培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早期医疗干预。
小结
马拉松运动导致的猝死总体风险较低,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男性参赛选手的风险大于女性,与比赛距离密切相关,多发生在赛程后1/4。
赛前病史、体格检查、ECG和运动负荷试验筛查,赛前服用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及时发现心脏骤停前驱症状并立即终止比赛可以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