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热线电话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4000231660
  • 传真 :
  •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嘉瑞e动力广场D幢长江一路77号10-3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转运案例
聚焦·儿院医疗前沿】勇攀医疗高峰 攻坚克难开展ECMO技术
发布时间 : 2021-06-2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1日9时讯 近日,历经6小时的生死时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顺利实施该院首例ECMO院外安装及转运,成功挽救一名生命垂危患儿的性命。



6小时生死时速 “救命神器”不负众望

据了解,患儿因创伤后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后在100%氧气有创呼吸机和大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氧饱和度低至67%,二氧化碳分压74mmHg,并伴有气胸和纵膈气肿,随时有生命危险。

接到当地医院的转院请求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部立即通知重症医学科孙悦霖医生,孙医生了解到患儿病情危重,常规转运风险极高,在请示科室副主任刘成军后,决定启动ECMO转运。

ECMO团队负责人陈应富医生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备好物资,联系120车,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当天中午,经医生现场评估及征求家属同意后,陈应富医生带领ECMO团队马不停蹄赶到当地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在当地医院的全力配合下,大家分工合作、争分夺秒,迅速建立股静脉和右侧颈内静脉通路,ECMO开始运行。当鲜红的血液流回患儿体内时,监护仪显示SPO268%逐渐上升到91%,孩子的情况暂时稳定。

但如何将患儿转回重医儿童医院呢?

“孩子病情危重,还上着ECMO,转运的风险很大。”陈应富医生表示,当时患儿的全身插满各种救命的“管道”。转运过程中,任何一根管道的脱落,都将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商量转运方案、选择合适路线、关注交通状况、启动绿色通道……

保证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转运患儿。一路上,ECMO急救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目不转睛盯着各种仪器、设备和连通孩子生命的管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仪器参数及用药。而此时,院内的绿色通道已经备好。

一切按计划进行,下午六时,随着一声急促的120车警报鸣笛声,历经6个小时的ECMO转运圆满结束。这是重医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ECMO技术以来第一次实施院外安装及转运。



ECMO小组“随时待命” 为患儿生命保驾护航

 

“ECMO的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它可以暂时替代人的肺脏和心脏功能。”重医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负责人陈应富医生介绍,ECMO简单说就是心肺替代,向人体提供一个体外的“人工心肺”,承担气体交换及维持机体血液灌注任务,使心肺处于休息状态,为衰竭的心脏或(和)肺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这个被称为“ICU终极武器”的装置,为生命按下重启键,在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的同时,也为脏器功能的恢复保驾护航。



据了解,重医儿童医院从2018年5月正式开展ECMO技术,这些年来总共开展了29例,其中成功拆机20例,顺利出院16例。这29名患儿中小到刚出生的婴儿,大到十几岁的孩子。

“有位脓毒性休克的孩子,当时只有1岁多,抢救回来后现在3岁多了,常常回来看我们;还有位车祸伤肺水肿的患儿,当时心脏都停跳了,在我们的努力下活了过来……”回想起曾经救治的患儿,陈应富医生历历在目。“看到那一个个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孩子健康长大,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目前ECMO小组有医生10名、护士20名,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心胸外科等多个科室。作为小组负责人的陈应富医生,“不要放弃”四个字是他常常对自己立下的目标,也是他激励团队前进的动力。

“ECMO小组成员都是随时待命的,只要有需要,我们可立即出发,为抢救患儿节省时间。”

此次ECMO安全快速的转运是重医儿童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进一步提升我院应急救援能力和院外转诊方式,为患儿提供更多的救治和生存机会。

“我们将不断优化完善流程,确保患儿安全,相信今后ECMO 转运会越来越多。”陈应富医生说。

他们是一群和“死神”作战的人,不言放弃,挽救更多的生命,是他们坚守的初心与使命。

 

 

上一条:转运重症患者,飞行救援,医路前行

下一条:航空医学救援医疗装备的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