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aPCI)发病率高,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年发病率为18/100000,是卒中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但其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有效的管理。为此,在结合aPCI临床特点、各地卒中防治的条件和国际相关研究进展与指南的基础上,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组织省内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帮助提高基层卒中防治站、各级卒中中心急救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对aPCI的早期识别能力,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共识中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与评估的建议进行简要总结。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与评估的建议
推荐意见:当PC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时,早期难以识别。询问病史时,应该做到尽可能详细,以发现与PCI有关联的线索。在针对性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使用一些体格检查测试如共济失调测试、步态检查、视野测试、平衡测试等都可提高PCI的检出率。
HINTS及HINTS PLUS,不仅简便、快捷,且对于识别主要表现为AVS的PCI患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PCI的早期诊断上甚至优于MRI DWI,对于降低诊断成本、提高诊断准确性、节约院前救治时间、避免误诊导致的治疗无效和资源浪费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但这一检查也因为阳性率偏低,对操作者要求高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推荐意见:卒中量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识别率,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单一的量表可以描述和预测卒中所有方面的内容,用于评估PCI的量表更是屈指可数。
在量表的选择上,应当考虑信度和效度、各卒中量表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结合患者人群,在全面神经系统查体、获得详细准确的病史及影像学资料的基础上合理选择。
对于怀疑为PCI-TIA的患者,可考虑使用ABCD评分系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把影像学检查结果纳入评估的ABCD3-I评分;对于怀疑后循环梗死的患者,推荐选用e-NIHSS量表更益于其早期识别;ROSIER量表对于卒中识别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量表评估项目中包含了后循环相关症状,但由于缺乏PCI识别的针对性研究,该量表对于PCI早期识别的临床适用性还有待商榷。
应该注意的是,所有的量表均存在局限性,不能仅凭一个量表结果便轻易诊断为PCI,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神经系统检查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