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小科普|结核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结核小科普|结核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器官,最常发生部位是肺部,即肺结核,又称痨病。
结核病患者可以通过咳嗽、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菌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痰菌阳性(即痰中发现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染性强。
结核病高危人群是指机体因为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导致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潜伏感染人群。主要包括:2.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矽肺病患者。3.其他免疫力低下人群: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应用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长期(≥1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者等。结核病重点人群是指因为从事的职业或学习、工作或生活环境等因素、集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风险较高,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或社区发病风险较大的人群。主要包括:3.医务工作者,特别是近期从事结核病诊疗及防治的医护人员。
全身多个部位均可以被结核杆菌侵入,最常见的是肺结核。1、咳嗽、咳痰≥2周,咳血或者血痰是结核病的主要呼吸系统症状。2、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全身症状。 潜伏感染者没有典型的体征和临床症状,无传染性。一旦机体免疫系统发生改变,极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只要遵从医嘱坚持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的治疗时间一般需要服药6~8个月,而且中途不能漏服和间断服药。如果擅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不但极易复发,还可能产生耐药性。耐药后的肺结核患者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更长(18~24个月)。治疗结核病应遵循五个原则,即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1、早期病变中的细菌生长繁殖活跃,药物容易发挥作用;2、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3、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性产生,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已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4、用药不能随意间断,规律用药可减少耐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是保证化疗成功的关键; 来源: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